- · 《航空学报》投稿方式[09/30]
- · 《航空学报》数据库收录[09/30]
- · 《航空学报》栏目设置[09/30]
- · 《航空学报》刊物宗旨[09/30]
- · 《航空学报》征稿要求[09/30]
广西空难最终结果怎么样了(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先进的工业品研发,是多个部门联合才能完成的。前端是战机研发部门提出需求,设计体系进行设计公关,还需要工业部门提供合格的材料以及生产部门跟
先进的工业品研发,是多个部门联合才能完成的。前端是战机研发部门提出需求,设计体系进行设计公关,还需要工业部门提供合格的材料以及生产部门跟得上的加工工艺,接下来才开始试验制造,完成以后还要测试,即便是达到设计要求还需要考虑批量生产的问题,比如降低成本,提高性能,这些都需要一大批设计研发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围绕一款产品投入精力。
咱们接下来看看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有多难,先来说需求,这个肯定是需要适配战机的,所以需求端包含的所谓推力,推重比只是个笼统的概念,虽然有明确的数字要求,但是在设计端却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如果没有做过航发的设计,你怎么知道如何达到需求数据的设计细节呢?
比如航发的涵道比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推力要求,要达到这个标准的话,燃烧室的温度又要达到多少?转速要达到多少?这些是最基础的数据,如何设计就是个大问题,国外不会告诉你答案,只能自己摸索。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要不断地试错才行!
当第一步满足需求之后,接下来还需要为下一步设计的细节进行再设计。因为航发是要使用的,并不是实验室的实验平台,所以各个细节还是要继续往深了钻研。咱们直到航发的叶片上都有很多的小孔,这些小孔如何排布?数量是多少?位置是多少?孔径是多少?深度是多少?每个叶片的散热孔都是一样的吗?如何安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设计端一点点的摸索实验,这些数据的获得主要靠积累,计算根本无法获得稳定的数据。以上还仅仅是在设计环节就存在的障碍。
同时设计并非是一个设计单位完成,整个航发的设计牵扯到非常多的工业设计门类,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这个就是高端工业品设计体系的问题了。是不是所有的设计部门都能跟上趟,哪一个部门落后了?这里所谓的跟得上,不仅仅要求设计技术方面,还需要设计的思路和理念不落后,这些抽象的概念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来配合完成?中间的技术障碍如何解决?
完成设计之后的加工工艺能不能跟得上?加工这一个环节是将设计产品化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我国的高端机床和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加工这一环节也存在落后。实际上这都是细枝末节。加工工艺是可以改进的,先进机床有落后不假,但是还是可以满足生产要求的,相信这点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制造加工和设计理念不协同,导致制造和设计脱节。这些抽象的概念看上去只要有老师傅就可以解决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还是各部门协调的问题。工艺创新,工艺应用等都需要跟设计结合才行,要不即便工艺有进步,但是达不到设计要求也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其实说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表达我们在这一领域长时间投入不足,导致整个航发体系出现了整体的落后。就像上面我们说的,假如这是个未知领域的话,国外现金航发巨头的探索和积累要远超过我们,他们不但有经验积累,而且很多错误已经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在多次探索之后,在某一个领域走弯路,还是越来越少的。我们才刚刚开始,有时候设计达不到需求要求,工艺生产达不到设计要求还是存在的。我们只是在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而已!
一般认为航发的设计研发,需要航发工业体系至少走完三款不同的航发,从设计到生产,改进,才能培养出一个先进的航发工业体系。这里面不但包含了设计,生产工艺,主要包含的是过去尝试过的错误,积累到的经验。在下一次航发研发提出需求的时候,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难点公关!有完整的队伍还要匹配对应的投入,先进航发才可能研发成功。美国上世纪90年代已经完成了F110的基础上,此后的F119研发耗资也超过了百亿美元,这个数字现在看来并不多,但是放在当时是恐怖的存在,要知道当时大多数国家一年军费都没有那么多。
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涡扇10系列的研发,改进,升级等工作。应该说从设计到生产改进我们都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企业和人才,整个航发的设计体系也建立起来了,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接下来对于其他提出新的需要的航发目标出现之后,我们应该可以拿得下,至少不会像曾经涡扇6下马一样,只知道设计而无法生产,提出了宏大的需求数据,自己却没有钱,也没有经验,最后来了个人走茶凉,人心离散!
小结:我国航发现在整体上和先进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我们的航发工业也就可以勉强满足空军发展的需要。现在说超越还为时尚早,就是将现有体系完善都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们也不用气馁,至少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是空前的,军费充足是基础,只要有钱了,这样那样的落后都是可以赶得上来的。相信我国的航发总有一天可以追得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过要给我们的航发体系时间,毕竟长时间的落后想要一朝反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困难还是存在的!
文章来源:《航空学报》 网址: http://www.hkxbzz.cn/zonghexinwen/2022/1206/2343.html